“政府采購制度成功的重要標志,我認為有兩點,其一是采購人的專業化;另外一點就是供應商可以享受公平待遇,尤其是中小企業?!闭少徯畔笊鐒撧k社長、高級編輯劉亞利說。
那么在政府采購實踐中,供應商如何才能實現公平待遇?如何理解以不合理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或歧視待遇的情況?“在日常政府采購過程中,對供應商的差別待遇和歧視待遇還是有的,比如要求提供某一年度的檢測報告、生產許可證等?!蹦彻滔颉墩少徯畔ⅰ穲笥浾呓榻B。
記者翻看近3個月財政部政府采購信息公告,共71則投訴處理和行政處罰公告,其中有15則公告投訴內容涉及“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歧視待遇”,占總投訴比例的21%。
常見的差別待遇有哪些?
在涉及“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歧視待遇”的15則投訴處理公告中,其中8則投訴具體內容為“采購需求中的技術、服務等要求指向特定供應商、特定產品”,3則投訴具體內容為“設定的資格、技術、商務條件與采購項目的具體特點和實際需要不相適應或者與合同履行無關”。
“差別待遇或歧視待遇主要體現在采購文件編制和資格審查階段?!敝姓\躍新(北京)咨詢有限公司業務總監蘇憬清介紹,一份高質量的采購文件既是做好政府采購工作的前提保證,又是采購活動后續順利開展的根本保障。采購文件中常見的差別歧視待遇包括:使用廢止或者由協會頒發的資質證書作為資格條件或評審因素,變相考察供應商規模、成立年限等;設定的資格、技術、商務條件與采購項目的具體特點和實際需要不相適應或者與合同履行無關,僅僅是因為特定供應商或特定產品具備該資格/特定技術/相關證書;采購需求中的技術、服務等要求指向特定供應商、特定產品;以特定行政區域或者特定行業的業績、獎項作為加分條件等。
警惕資格審查前置的差別待遇
某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負責人向記者透露,需要線下購買采購文件的項目,個別代理機構會違規將資格審核前置在購買采購文件階段,或者要求供應商在政府采購活動前進行不必要的登記、注冊。主要體現在要求購買采購文件時提供各種材料(例如營業執照、資格證書)的原件或復印件、要求核驗報名人員的社?;蚨惪罾U納證明、要求提供相關業績證明材料、提供設備廠家授權書等。
差別待遇和歧視待遇有顯性和隱性之分
某位業界資深專家認為,以不合理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或歧視待遇有“顯性”和“隱性”之分,比如要求供應商提供2年以上社保、要求公司成立5年以上、上一年度營業額達到2億等,屬于“顯性”不合理條件,現在這種情況很少。
該專家介紹介紹,還有一種屬于“隱性”或“變相”地以不合理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歧視待遇,比如要求某行業獲獎證書、認證等,而這個證書或認證要求必須成立3年以上,這種“隱性”或“變相”地以不合理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歧視待遇,值得關注。
該專家補充,法律規定不能以不合理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以合理條件實行差別待遇是可以的,比如要求提供營業執照。
來源:政府采購信息網 董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