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保障,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雅安市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積極開展“五減”工作,結合雅安市工程項目招投標、政府集中采購、土地礦產交易等工作實際,制定若干措施助企紓困。
一、簡化交易流程,縮短辦理時限
一是精簡環節和材料。企業注冊信息審核方面,由原來要求提供5項材料,縮減為僅要求提供2項材料,大大減輕了企業準備注冊材料的壓力。保證金退付方面,由原5個工作環節,精減為2個工作環節,精簡材料1項,實現投標人“零跑路”。二是縮短交易時限。工程建設項目投標保證金退付由原來的2天減少為1天,場地預約、中標通知書領取均可通過線上、郵寄等形式開展,采購文件編制與審核減少時限1天,確認中標人減少時限4天,有效縮短各方主體等候時間。
二、壓縮交易成本,減少資金占用
一是保證金退付。全面取消政府采購集采項目投標保證金;實現工程項目保證金退付自動發起功能,確保保證金及時退付。二是大力推進電子保函。雅安市建設工程金融平臺與20家保險公司和3家擔保公司完成對接,極大增加了投標人保證金繳納渠道,目前,建設工程項目保函替代現金保證金3696筆、7.4億元(其中,電子保函2887筆、5.8億元),極大減輕了市場主體資金壓力。
三、推行全流程電子化,提升服務質效
一是配合編制招標文件。積極配合行業主管部門編制招標文件,實現房建市政項目施工、監理等13類項目全流程電子化,2022年上半年,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率為81%,累計減省標書印制費約82萬元,投標參與差旅費約123萬元。二是推進遠程異地評標常態化運行。目前,完成遠程異地評標項目11個,其中1個項目實現跨省異地評標,實現了評標專家庫數據資源“共享互用”,解決了“冷門”專業專家數量不足、評標專家“圈子化”等難題,推動優質評標專家資源跨省域共享。
四、盤活存量資產,保障項目開展
一是提供“保姆式”服務。創新服務模式,變“坐等服務”為“上門服務”。截至目前,共開展上門服務共5次,成交4宗,起始價12.2萬元,成交價27.7萬元,溢價率達127.05%,同時為業主和競拍人節約路費近萬元,贏得了交易主體雙方的一致好評。二是實行“容缺受理”。對基本條件具備、主要申請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條件但部分資料不規范的業主、代理機構,實施容缺受理,在規定時間內通過郵寄或發送電子版的方式補齊材料即可,確保項目按時開展。
五、做好風險防控,確保交易安全
一是梳理廉政風險點。全面梳理交易中心廉政風險點23個(其中二級15個,三級8個)。分析存在的業務風險和廉政風險,制定風險防控措施45條,全面規范流程管理,并常態化開展廉政警示教育。二是開展“兩化”建設“回頭看”。深化標準化示范化建設“回頭看,”加強對交易過程中開標區、評標區等交易現場的管理,升級監控設備,對開、評標區域實施多角度、全方位、電子化動態監控,全程錄音錄像,強化技術+制度嚴防交易過程受到干擾,進一步降低廉政風險。三是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規定。全面加強交易現場疫情防控,做到“防聚集、零傳染”,確保各方交易主體身體健康、生命安全。
(來源:四川省政府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